用好红色资源,激发奋进力量

    博源国际

      用好红色资源,激发奋进力量
      来源 :安徽日报 时间 :2021-05-24 浏览量:3295
         “今天的美好生活 ,都是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缅怀先烈,忆苦思甜 ,我们要牢记历史,强我中华。”5月16日,合肥渡江战役纪念馆的留言板上 ,一位参观者用工整笔迹写下自己的真切感受。
       
          红色资源是最鲜活 、最珍贵的党史教材 。我省深入挖掘 、用好用足用活红色资源,努力让旧址遗迹成为党史“教室” 、文物史料成为党史“教材”、优秀模范成为党史“教师” ,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 、党性锤炼见行见效。
       
          擦亮红色地标,追寻奋斗足迹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 。
       
          坐落于大别山腹地的金寨县,山山埋忠骨 ,岭岭皆丰碑 ,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 、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
       
          3月21日至22日,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赴革命老区金寨,采取“理论学习+现场学习+研讨感悟”方式,开展专题学习 ,进行现场学习 ,瞻仰金寨县革命烈士纪念塔、红军纪念堂等 ,重温入党誓词,接受红色历史教育,为全省作出了示范表率。
       
          江淮大地 ,一方红色故土 。从安徽第一个城市党组织中共安庆支部,到第一个农村支部小甸集特支;从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渡江战役 ,到敢为人先的“小岗精神”,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在安徽留下了辉煌丰厚的党史资料 ,涌现出一大批革命烈士 、英雄模范,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据统计 ,全省拥有各类不可移动革命文物3318处,其中国保单位25处 、省保单位121处;各类可移动革命文物1.1万多件(套)。
       
          发挥党史事件多、红色资源多、革命先辈多的优势,全省各地充分挖掘运用红色资源,擦亮红色地标 ,传承红色基因。
       
          肥西县广泛寻找红色地理标签,将境内山南小井庄包产到户纪念馆、新四军花岗伏击战旧址、马子中烈士墓等7处红色遗址列为“红色地标”,通过增设红色标志、广泛宣传报道、常态化开展查看保护、组织群众性宣传等方式,放大红色遗址地标效应。据介绍 ,仅清明节期间,县内“红色地标”累计接待瞻仰群众17万余人次,有效推动红色文化的传承 。
       
          利用党史学习教育契机 ,各地将分散的红色资源串联起来 ,深化红色主题教育基地内涵建设。
       
          郎溪县依托毕桥镇夏雨初烈士墓园等“三桥”红色教育基地,整理本土先烈事迹、著名战役等内容 ,优化整合红色资源集群 ,结合乡村振兴 、基层社会治理等创新实践案例,构建红色教育大格局。截至目前,已整理295名革命烈士事迹材料 ,修缮更新革命旧址5处。去年以来,共利用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党性教育活动400余场次,2万余人次参与 。
       
          创新呈现形式 ,活化红色资源
       
          铜陵是渡江战役江南解放第一城。今年以来 ,铜陵市以“江南解放第一城 、渡江第一船”为主线,整合浮山农民运动讲习所 、汤沟暴动等遗址资源 ,规划10余条红色精品线路 ,让广大党员干部在游学中感悟峥嵘岁月、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着眼发挥党史的“营养剂”作用,各地创新红色文化供给 ,组织群众性红色教育活动 ,让红色资源转化为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 。
       
          在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同时,省委统战部驻望江华阳镇司阁村扶贫工作队积极帮助当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
       
         “通过调查走访 ,多方挖掘史料,寻找出了村里当年支援解放军渡江的老船工家庭,整理出一批口述史在中央和省内外报刊刊发。”扶贫工作队队长李传玺介绍,通过这些举措,丰富渡江战役史料,深化村镇党史教育。
       
          用“活”红色资源,身临其境学党史 。阜阳市多方式发掘利用颍淮红色资源、传承颍淮红色基因 。临泉县依托县内千里跃进大别山纪念馆、魏野畴烈士陵园 、张蕴华纪念馆3个场馆,引进技术 、整合资源,搭建网上红色纪念馆,开展多期“红色场馆云直播” 。
       
         “观看此剧,极易沉浸其中,升华理想信念,在扣人心弦的传奇故事中述往思来,向史而新。”连日来,我省联合推出的建党百年“标杆之作”电视剧《觉醒年代》,播出后赢得各方好评,豆瓣评分最高达9.4分。
       
          我省深入挖掘丰富红色资源 ,积极探索艺术党课形式,让党史故事传开来、党史教育火起来。
       
          目前 ,我省已制作播出纪录片《八月桂花遍地开》《小岗纪事2》 、电影《瑶岗1949》等多部皖版影视作品,集中推出黄梅戏《共产党宣言》《邓稼先》等党史题材舞台艺术精品,举办“看电影 学党史”百部优秀影片展映活动 ,创新打造精品化、特色化艺术党课品牌。
       
          赓续精神血脉,激发奋进力量
       
         “这是我公公的战功包 ,这件宝物一直激励我们晚辈们踏实做事、诚实做人。”日前,在六安市叶集区举办的“我的红色传家宝”晒宝大会上,市民马玲和婆婆郝春花一边打开珍藏的包裹,展示收藏的功勋章、证书等,一边讲述着公公陈乃勤当年参加革命的故事。
       
          在晒宝大会上,12件红色传家宝次第亮相,持宝人深情讲述红色传家宝的来历和其背后的党史故事 。“从这一件件红色传家宝中,我领会到了信仰穿越时空的永恒魅力。”现场观众吴泽红谈起感受时如是说。
       
          红色江山,热血铸就 ;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红色资源中凝聚着我们党百年奋斗中的辉煌成就、艰辛历程、历史经验 、优良传统 。”省委党史研究院第一研究室鲁敏说,我们要用好红色资源  ,从百年党史中汲取“红色”力量,赓续红色血脉,将红色基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深入学党史 ,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 。“作为一名党员,就要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候站得出来 ,危急时豁得出来。”桐城市龙眠街道沿河社区党委书记乔乐表示 ,我们要把党史学习作为终生必修课,在学习中不断铸造担当硬核,干实事、办实事、干成事,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学党史,悟思想,重在传承红色基因 。各级党组织着力推动广大党员干部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践行初心 、担当奋斗的思想自觉 、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 。
       
         “我们要用信仰之光照亮前行之路,用伟大精神激发奋进力量。”肥东县桥头集镇党委书记许俊国说。眼下,桥头集镇党委正回应群众的所思所盼 ,深入践行“两山”理念,走出以往“靠山吃山”的老路 ,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带动原先的“荒山荒郊”向“产业旺人气旺”蝶变 ,促进了村民增收致富 。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