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源国际

      必备!合肥市复工企业和重点场所新冠肺炎防控技术指南
      来源: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时间:2020-02-23 浏览量:10240
           日前,市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转发了市疾控中心编发的《合肥市农贸市场新冠肺炎防控技术指南(试行)》《合肥市机关事业单位新冠肺炎防控技术指南(试行)》《合肥市公共交通场所新冠肺炎防控技术指南(试行)》《办公楼宇新冠肺炎防控技术指南(试行)》 ,现与《合肥市复工复业企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技术指南(试行)》一并整理发布 。

      目录


      合肥市复工复业企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技术指南(试行)

      合肥市农贸市场新冠肺炎防控技术指南(试行)

      合肥市机关事业单位新冠肺炎防控技术指南(试行)

      合肥市公共交通场所新冠肺炎防控技术指南(试行)

      办公楼宇新冠肺炎防控技术指南(试行)



      合肥市复工复业企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技术指南(试行)


      合肥市疾控中心

      一 、基本防控措施


      (一)严格返岗前人员摸排登记和核查,详细掌握每名职工及家庭成员健康状况和出行信息。湖北等疫情重点地区的员工及仍在医学观察期的员工 ,暂不返岗;对有湖北等重点地区旅居史、曾与确诊或疑似病例有密切接触史的员工 ,实行居家或集中隔离医学观察14天 ;省内其他各市返肥的员工居家或集中隔离医学观察7天 。企业全面掌握员工复工复业时间 ,制定实施错峰上岗措施。

      (二)对企业工作环境进行全面整治,重点对办公区、集体住宿区 、食堂、卫生间以及其他公共场所 ,进行彻底的清洁,消除卫生死角。

      (三)严格进出人员、车辆排查管理 ,实施防护期内员工离企后接触人群报备制度 。减少单位出入口设置,并在空旷区域设置临时隔离观察点。在出入口醒目位置设置健康提示牌,进出人员必须测量体温,佩戴口罩,确认员工健康后 ,方可进入。对有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的员工,立即引导至临时隔离观察点,第一时间向所在地街道(乡镇) 、属地行业主管部门报告。

      (四)加强员工动态管控,识别业务流程 、岗位、住宿等环节中存在传播风险 ,采取有针对性的消毒和隔断措施。生产、生活区最好改造成尽可能小的隔离单元 ,人员不串岗,以确保万一出现确诊病例,不会造成大量人员被隔离,甚至导致企业停工停产 。加强员工消毒防护用品规范穿戴和使用,规范员工在企业期间个人卫生行为,包括戴口罩、勤洗手等。

      (五)加强室内通风换气,结合实际采用开窗通风或机械通风等方式,有效做好室内空气流通。

      (六)制定发热、乏力 、咳嗽、胸闷等不适症状员工的应急处置流程,保障相应处置的物资储备充足。

      (七)严格区分并标识公用物品和生活设施,进行分区和规范管理 ,做好消毒。

      (八)禁止员工聚集性活动 。禁止任何形式的聚餐、集体娱乐活动。避免集中式会议,改用视频和电话会议,或使用板报通报信息。


      二、重点区域防控措施


      (一)办公场所及生产现场

      1.加强开窗通风换气 ,保持空气流通。保证排气扇运转正常,尽量关闭中央空调,如必须使用空调系统应及时清洗 、消毒空调出风口和滤网。

      2.在岗人员全程佩戴口罩,要求人员之间接触警示区距离不小于1.5米。岗位间尽可能避免员工面对面操作,对无法避免面对面操作的岗位 ,要通过防护穿戴、监督提醒等措施加以控制 。缩小岗位人员业务活动范围,尽量使用电讯设备设施和目标看板进行业务沟通。

      3.对座机 、手机、电脑键盘、各类门把手、水龙头、楼梯扶手 、电梯按钮、设施启动开关等人员可能接触的物品和区域做好即时消毒。

      4.各类物品定位管理 ,做好标识,分区定期消毒。取消工作场所生活垃圾暂存容器 ,并及时清理、消毒。


      (二)食堂、洗浴间、卫生间等公用场所

      1.做好公用场所通风、消毒,对水龙头 、水池、饮水机 、扶手 、门把手、台面等公用设施定期消毒。

      2.做好手卫生 ,增加洗手设施、免洗手消毒剂、洗手液、擦手纸等 。

      3.公用场所分时段的使用 ,增加人员之间距离,减少随意走动和接触。避免集中就餐,可采取错峰就餐、配送餐或自带饭盒取餐。

      4.环境的清理和垃圾的处置。要求员工及时清理个人物品 ,工装经实施消毒措施后 ,单独保存 。

      5.做好食堂员工、保洁及管理人员摸排,加强体温监测,出现异常情况立即离岗隔离 ,启动应急处置。


      (三)其他聚集区

      1.乘坐交通工具时,员工全程佩戴防护口罩 。

      2.停止企业内部便利售货点销售 ,自动售货机边应备有消毒制剂,安排专人定时消毒。


      三、主要业务流程防控措施


      (一)人员、物资周转流程

      1.所有物流交接避免人员直接接触 ,使用相应的物流器具,严格遵守“先交后接”流程,交和接之间留有间隔时间 ,避免交接人员近距离接触。

      2.外来物品的交接应在交接地点划定明确的界限,作防护标识线,确保进入线内的物品得到相应的消毒处理或确认物品安全。

      3.划定明确的各类业务外来人员的止步线,与外来人员业务交流后,应在止步线内进行相应的消毒或自身安全确认,再进入办公区或生产现场。


      (二)信息交流

      1.与辖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疾控中心保持信息沟通,便于及时获得最新的防控方案  、标准和要求,出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 。

      2.专人负责整理每日防护工作记录信息 ,形成岗位相对固定的交流联系网络,以便于发生紧急情况时采取隔断性措施。


      四 、应急处置措施


      (一)未发现病例 ,落实“外防输入”措施

      1.加强组织动员和人员管理 。明示各区域紧急事件负责人及联系方式,确保员工有发热 、咳嗽等情况 ,第一时间通知区域负责人。

      2.开展健康教育和信息告知 。

      3.建立健康监测制度。每日分区分组早、午两次对职工开展体温监测。实行健康日报告,落实因病缺岗追踪 ,杜绝员工带病上岗。

      4.加强环境卫生治理、日常消毒和物资准备。


      (二)发现1例病例,实施“内防扩散、外防输出”的防控策略

      出现病例的企业 ,作为疫点 。按照未出现病例的要求落实各项措施以外 ,应做好以下措施:

      1.密切接触者管理 。对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开展排查并实施集中医学观察。每日随访密切接触者的健康状况 ,指导观察对象监测自身情况的变化,并随时记录。做好病人的隔离控制和转送定点医院等准备工作 。

      2.重点消毒 。做好病例生活和工作区域等疫点的消毒。


      (三)发现2例及以上病例,实施“内防蔓延、外防输出”的策略

      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的企业 ,将可能播散的范围作为疫区 。在采取以上两种情况的措施以外,进一步落实“疫区封锁”、“限制人员聚集”等措施。

      1.疫区封锁 。对划为疫区的企业单元、厂区单元 ,必要时采取封锁措施,限制人员进出 ,临时征用房屋、交通工具等 。

      2.限制人员活动 。疫区内限制生产 、就餐等聚集性活动,员工集中隔离观察,并做好相关管理工作。


      五 、开展培训和健康教育


      开展员工健康教育知识的宣传 ,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传播科学的防控知识,避免恐慌 。加强员工营养,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对相关防控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加强企业内部责任区域人员的信息互通。


      附件:

      复工复业企业日常消毒方法


      一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和环境卫生清洁 ,出口处设置有专用标识的有盖垃圾桶,收集戴过的口罩及使用口的纸巾,专用垃圾桶每天清理前用含有效氯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喷洒或浇洒至完全湿润,然后扎紧塑料袋口和其他垃圾一并清运处理。
      二 、每日2次对场所内墙壁、地面采用250-500mg/L浓度的含氯消毒液进行擦抹和拖洗,作用30分钟后再以清水抹布和清水拖布再次擦抹和拖洗 ;当有肉眼可见少量污染物时 ,应立即用1000mg/L浓度的含氯消毒液喷洒至湿润作用30分钟后予以清除,再以清水抹布和清水拖布进行擦抹和拖洗。若有呕吐物、痰迹等较多污染物时  ,立即用可吸水材料(纱布等)沾取5000-10000mg/L浓度的含氯消毒液覆盖包裹后移除,再以500mg/L浓度的含氯消毒液喷洒或擦拭消毒一次。
      三、每天2次对所有物体表面如桌椅面 、柜面、操控台面、生产线机器表面 、门把手、窗台等采用250-500mg/L浓度的含氯消毒液进行表面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后再以清水抹布擦拭干净,当有肉眼可见少量污染物时,应增加消毒液浓度为1000mg/L。食堂、会议室等场所的物体表面可在每次用餐或会议结束后及时进行消毒。
      对座机、电脑键盘、鼠标、电梯间及按钮、楼梯扶手等人员接触频繁的公共物品应增加消毒次数,每日不少于6次。
      走廊、过道、楼梯间、车棚等区域可采用500 mg/L含氯消毒剂每日对墙壁 、地面进行喷洒消毒2次。
      贵重物品、仪器及不适宜用含氯消毒剂消毒的,可采用75%酒精进行表面擦拭消毒处理 。
      四、洗手间 、淋浴间应保持清洁干爽 ,提供洗手液和擦手纸 ,并保证水龙头等设施正常使用。无人使用时开窗通风,每天4次对室内地面 、墙面 、蹲坑、小便池、马桶等采用1000mg/L浓度的含氯消毒液进行空间喷洒和表面擦拭消毒。
      五、集体宿舍应合理安排人员数,每天至少3次 、每次不少于30分钟打开门窗通风,通风条件不好的宿舍应增加机械通风设施或采用紫外线消毒灯在无人时照射1小时的方式进行空气消毒 。 室内物体表面和墙壁 、地面的常规消毒方法与频次参考生产及办公场所。
      六 、拖布和抹布等卫生用具应分区专用(场所内和卫生间),避免交叉污染,使用后采用1000mg/L浓度的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30分钟后清水冲净 ,分别悬挂在固定区域备用 。
      七、负责消毒的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  ,配制消毒液时要穿工作服、戴帽子和口罩(至少外科口罩以上等级)、防护眼镜、长袖橡胶手套 ,必要时加穿防水围裙和胶靴。操作完毕立即清洗双手,在指定地点脱掉防护用品,丢弃的一次性使用用品置于带盖的垃圾桶内 ,重复使用的护目镜、橡胶手套、防水围裙和胶靴等应进行清洗后晾干备用。
      八、84消毒液配制方法
      应按所购“84”消毒剂原液包装说明书上所示浓度进行配制,如原液标示浓度为含有效氯3.4-4.6%(也有的产品标示为34-46g/L),则可视原液为含有效氯40000mg/L来进行配制,例如要配制成含有效氯浓度为500mg/L的消毒液 ,那就按1:80的比例进行稀释,取“84”消毒液原液1ml(无合适量具时取1碗 、1杯),然后加清水80倍(80 ml、80碗或80杯)混匀后使用,以此类推 。
      如使用“84”消毒剂之外的其他消毒剂进行消毒,使用前要认真阅读产品说明书 ,严格按说明书规定的使用范围  、使用方法 、作用浓度和作用时间正确使用。所使用的消毒剂应为经备案的合格产品且在有效期内。


      合肥市农贸市场新冠肺炎防控技术指南(试行)


      合肥市疾控中心


      一、从业人员管理


      指定专人负责疫情防控工作,与辖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疾控中心保持信息沟通,便于及时获得最新的防控方案 、标准和要求,出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 。

      对来自武汉(湖北)及其他高风险地区的人员 ,实时开展健康监测和服务 ,严格实行为期14天的定点集中、单间隔离观察,一律不得外出 ;出现发热等呼吸道症状者,及时就近就医排查,根据要求到指定地点或医院隔离。对来自低风险和中风险地区的人员,及时申报相关信息,切实落实防控措施,做好日常监测。

      要求市场管理人员、商户全程佩戴口罩 ,上 、下午各测量体温1次 。建立健康监测制度,进行每日健康状况登记 。对因病缺岗的 ,及时通知乡镇(街道或社区)、村(居)委会。发现有发热 、干咳等症状,立即停止工作至临时隔离点观察 ,报告市场所在乡镇(街道或社区)、村(居)委会,联系120送至医院发热门诊就诊。


      二、市场经营管理


      (一)出 、入口管理

      1.在入口处设置体温监测点和临时隔离点,配备手持体温测量仪、快速手消毒剂等设施。工作人员戴一次性口罩 、手套。对进入市场的所有人员测量体温,并询问其有无外地旅居史。

      对来自低风险和中风险地区的人员,体温检测正常,要求其全程佩戴口罩 ,予以放行;发现发热等症状,要求其佩戴口罩在临时隔离点观察,立即通知市场所在地乡镇(街道或社区)、村(居)委会,根据要求到指定地点或医院隔离 ;对来自武汉(湖北)及其他高风险地区的人员,要求其佩戴口罩在临时隔离点观察 ,立即登记并报告辖区乡镇(街道或社区) 、村(居)委会 ,严格实行为期14天的定点集中、单间隔离观察 ,一律不得外出。

      2.出口处设带有口罩专用标识的有盖垃圾桶 ,收集戴过的口罩及使用过的纸巾 。专用垃圾桶每天清理前用含有效氯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进行消毒,然后扎紧塑料袋口和其他垃圾一并清运处理 。


      (二)经营销售管理

      1.农贸市场应加强通风,保持空气流通。提醒顾客全程佩戴口罩 ,注意个人卫生 。

      2.合理安排摊铺位置,摊铺经营人员间隔距离1米以上 。商户全程佩戴口罩、手套。销售货物摆放整齐由顾客自选 、提倡顾客自备购物袋和移动支付,减少与顾客直接接触 。商户对残叶 、菜梗等垃圾及时清理。

      3.生鲜加工区应当保持地面墙面整洁 ,下水道口应当每天清洁 、除垢、消毒。市场每天产生的垃圾应当定点暂放,及时清理、消毒 。

      4.所有市场禁止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交易,禁止活禽交易。


      三、卫生管理


      (一)环境清理

      营业时期随时打扫,保持市场清洁卫生。营业结束后,对市场进行全面清洗消毒。公共垃圾桶加盖密闭,及时清运、消毒。确保市场内洗手间等卫生设施运行正常 ,配备洗手液、快速手消毒剂,方便顾客洗手、消毒 。每天4次对卫生间内地面 、墙面、蹲坑、小便池、马桶等采用1000mg/L浓度的含氯消毒液进行消毒 。


      (二)物品消毒

      销售使用物品:对电子秤等精密仪器,清理后建议用75%的酒精擦拭消毒;对刀具 、砧板等物品 ,建议流水清洗后煮沸30分钟或悬挂暴晒干燥保存;对台面等使用有效氯500mg/L的消毒剂每天至少消毒2次 。


      四、健康教育

      (一)开展视频播放或张贴宣传材料等,加强商户和顾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知识宣传。

      (二)宣传“戴口罩、勤洗手”等健康生活方式,购物时自觉拉大与他人的间隔距离,较少接触 。

      (三)倡导商户合理安排作息,保证营养 ,提高抵抗力。

      (四)关注“合肥疾控”微信公众号,及时获取疾病防控知识。


      合肥市机关事业单位新冠肺炎防控技术指南(试行)


      合肥市疾控中心


      一、人员管理


      (一)职工管理

      1.指定专人负责本单位疫情防控工作。与辖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疾控中心保持信息沟通 ,便于及时获得最新的防控方案、标准和要求 ,出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

      2.尽量减少外出。确需出行,应全程佩戴口罩,外出返回后及时洗手 、保持个人卫生 。

      3. 对来自武汉(湖北)及其他高风险地区的人员,实时开展健康监测和服务,严格实行为期14天的定点集中 、单间隔离观察 ,一律不得外出;出现发热等呼吸道症状者,及时就近就医排查,根据要求到指定地点或医院隔离。对来自低风险和中风险地区的人员,及时申报相关信息,切实落实防控措施 ,做好日常监测。

      4.建立每日健康报告制度 。职工健康状况每日登记,落实因病缺岗追踪,杜绝带病上岗 。每日上、下午组织测量体温 。职工有发热、干咳等症状的 ,应立即停止工作,联系120送至医院发热门诊。


      (二)外来人员管理

      1.在入口处设置体温监测点和临时隔离点 ,配备红外体温扫描仪或手持体温测量仪 、快速手消毒剂等设施。工作人员戴一次性医用口罩、手套 。

      对来自低风险和中风险地区的人员,体温检测正常,要求其全程佩戴口罩,予以放行;发现发热等症状,要求其佩戴口罩在临时隔离点观察,立即通知单位所在地乡镇(街道或社区)、村(居)委会,根据要求到指定地点或医院隔离 ;对来自武汉(湖北)及其他高风险地区的人员,要求其佩戴口罩在临时隔离点观察 ,立即登记并报告辖区乡镇(街道或社区)、村(居)委会,严格实行为期14天的定点集中、单间隔离观察,一律不得外出。

      2.出口处设置带有专用标识的有盖垃圾桶,收集戴过的口罩及使用过的纸巾 。专用垃圾桶每天清理前用含有效氯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喷洒或浇洒至完全湿润,然后扎紧塑料袋口和其他垃圾一并清运处理 。


      二、就餐管理

      避免集中就餐,提倡错峰就餐、配送餐,也可自备饭盒在食堂领取食物后返回各自区域就餐 ,减少人员接触。


      三、办公管理

      (一)提倡网上预约、网上业务办理和无纸化办公。窗口工作人员应全程佩戴口罩,人员之间距离不少于1米。

      (二)尽量减少集中办公、开会等聚集性活动,可以采用网上办公 、工作指示板等形式。


      四 、通风消毒等卫生管理


      (一)办公室每日通风3次以上,每次不少于30分钟。建议停用中央空调 ,对确需使用的 ,应加强空调滤网、出风口处的清洗和消毒了,采用全新风运行 。

      (二)保持办公场所环境卫生、清洁,及时清理垃圾 。洗手间保持清洁干爽,配备洗手液、快速手消毒剂、擦手纸等设施,保证水龙头等设施正常使用;无人使用时开窗通风,每天4次对室内地面、墙面 、蹲坑、小便池、马桶等采用1000mg/L浓度的含氯消毒液进行空间喷洒和表面擦拭消毒。

      (三)每日2次对桌椅、台面、地面等可使用500mg/L浓度的含氯消毒液进行表面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后再以清水抹布擦拭干净 。对复印机、传真机、办公电话、电脑等精密贵重物品,可使用消毒湿巾或75%酒精擦拭。

      (四)对座机、电脑键盘、鼠标 、电梯间及按钮、楼梯扶手、门把手等人员接触频繁的公共物品应增加消毒次数,每日不少于6次 。

      (五)当发现肉眼可见少量污染物时,应立即用效氯为1000mg/L浓度的含氯消毒液喷洒至湿润作用30分钟后予以清除,再以清水抹布和清水拖布进行擦抹和拖洗 。若有呕吐物、痰迹等较多污染物时,立即用可吸水材料(纱布等)沾取5000-10000mg/L浓度的含氯消毒液覆盖包裹后移除 ,再以500mg/L浓度的含氯消毒液喷洒或擦拭消毒一次。


      五、健康教育

      (一)开展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宣传 。

      (二)宣传“戴口罩、勤洗手、勤换衣物”等健康生活方式 ,减少前往超市 、菜市场等人群密集场所。

      (三)倡导单位职工多走楼梯,减少电梯使用。

      (四)倡导职工居家时开展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 。

      (五)关注“合肥疾控”微信公众号 ,及时获取疾病防控知识。


      合肥市公共交通场所新冠肺炎防控技术指南(试行)


      合肥市疾控中心

      公共交通场所指机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 、轨道交通和客运码头等重点场所。


      一、人员管理


      (一)工作人员管理

      1.安排专人负责防控工作,与辖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疾控中心保持信息沟通 ,便于及时获得最新的防控方案 、标准和要求,出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

      2.每日早上 、中午两次对所有工作人员开展健康监测,建立健康监测登记本 ,实行健康日报告,落实因病缺岗追踪 ,杜绝带病上岗 。工作期间穿工作服、戴一次性医用口罩,保持个人卫生,人员之间保持1米以上距离。

      3.推荐使用移动支付售票,减少直接接触。


      (二)出(入)站旅客管理

      1.对人流量大的公共交通场所实施导流措施。旅客间保持1米以上距离有序出(入)站,防止拥挤。要求所有旅客全程佩戴口罩 。

      2.在出(入)站口分别设置健康监测点、临时隔离观察点 ,配备红外体温扫描仪或手持体温测量仪、快速手消毒剂,测量出(入)站口旅客体温 。若有发热、干咳等疑似症状的旅客 ,引导至临时隔离观察点进行复测 。对于复测仍异常的旅客,及时联系120就近转运至医疗机构的发热门诊 。如出现新冠肺炎病例,应进行全面终末消毒。

      3.在候车室、落客平台和出(入)站口等地 ,设置带有专用标识的有盖垃圾桶 ,收集使用过的口罩和纸巾。清理前用含有效氯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喷洒或浇洒至完全湿润,然后扎紧塑料袋口和其他垃圾一并清运处理 。


      二、卫生管理


      (一)环境清理

      1.保持候车室、落客平台等场所的环境卫生整洁 。垃圾应当在专门处理区域内分类管理 、定点存放 、及时清理 ,每天至少进行一次消毒。

      2.候车室自然通风或排风扇等机械通风以加强室内空气流通 。不建议使用中央空调,如确需使用,应定期清洗消毒出风口和滤网 ,运转正常情况下关闭回风系统和加湿功能 ,采用全新风运行。


      (二)重点环节管理

      1.环境及物品以清洁为主、预防性消毒为辅,避免过度消毒 。

      2.对门把手、电梯间及按钮、楼梯扶手及座椅表面等人员接触频繁的物体表面,每日至少消毒6次。可使用有效氯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作用时间至少30分钟,消毒后用清水擦拭。

      3.自动取票机、自动售货机等精密贵重仪器物品和不适宜用含氯消毒剂消毒的物体 ,可使用消毒湿巾或75%酒精擦拭消毒。

      4.对购票厅 、走廊、过道 、楼梯间等公共场所的墙面和地面 ,可使用有效氯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喷洒或擦拭消毒,作用时间至少30分钟。

      5.洗手间要保持清洁干爽 ,提供洗手液 、快速手消毒剂 、烘干器、擦手纸等 ,保证水龙头等设施正常使用 ,方便顾客洗手。每天4次对洗手间的地面 、墙面、蹲坑、小便池、台面等采用有效氯为1000mg/L浓度的含氯消毒液进行喷洒和表面擦拭消毒  。有条件时可配备感应式手消毒设施 。


      三、健康教育和信息告知

      利用电子显示屏、宣传折页等多种可利用的方式告知旅客和工作人员新冠肺炎的核心防护知识 ,倡导文明健康的出行方式 。关注“合肥疾控”微信公众号,及时获取疾病控制知识 。


      办公楼宇新冠肺炎防控技术指南(试行)


      合肥市疾控中心

      一、人员管理


      (一)办公楼宇内的单位,应安排专人负责防控工作,保持与物业企业、辖区疾控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卫生单位之间的信息交流渠道畅通。

      (二)各单位合理确定返岗人员名单 ,交由物业企业(商管公司)办理疫情防控期间人员和车辆临时通行证。各单位均应做好返岗人员摸排登记 、核查,详细掌握每名员工及家庭成员健康状况和出行信息。对来自武汉(湖北)及其他高风险地区的人员,实时开展健康监测和服务,严格实行为期14天的定点集中 、单间隔离观察 ,一律不得外出;出现发热等呼吸道症状者 ,及时就近就医排查,根据要求到指定地点或医院隔离。对来自低风险和中风险地区的人员 ,及时申报相关信息,切实落实防控措施,做好日常监测。

      (三)在办公楼入口处(含车库入口)的醒目位置设置体温监测点和临时隔离观察点 ,对进入办公楼人员进行体温监测并询问外出史 ,进入人员应在室外开阔区域有序排队 。由多幢办公楼宇组成的办公区域,尽量实行每幢办公楼宇人员独立进出,减少人员交叉。

      对来自低风险和中风险地区的人员 ,体温检测正常,要求其全程佩戴口罩 ,予以放行;发现发热等症状,要求其佩戴口罩在临时隔离点观察,立即通知单位所在地乡镇(街道或社区)、村(居)委会,根据要求到指定地点或医院隔离;对来自武汉(湖北)及其他高风险地区的人员 ,要求其佩戴口罩在临时隔离点观察,立即登记并报告辖区乡镇(街道或社区)、村(居)委会,严格实行为期14天的定点集中 、单间隔离观察,一律不得外出。

      (四)实行健康日报告制度 ,落实因病缺岗追踪 ,杜绝带病上岗 。每日早上 、中午两次对所有工作人员开展健康监测 ,建立健康监测登记本。

      (五)实行错峰上 、下班制度,途中及工作期间必须佩戴一次性口罩,尽量不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尽量步行、骑车或者乘坐私家车,保持个人卫生 ,工作人员之间保持1米以上距离。

      (六)禁止工作人员聚餐,减少集中开会等聚集性活动。如有食堂,应分批次并保持1米以上间距就餐,就餐期间不得交谈;会议建议使用线上办公、视频和电话会议等 ,如有现场会议 ,与会人员须佩戴口罩  ,保持开窗通风。


      二 、环境管理


      (一)全面清理楼内环境,消除卫生死角。垃圾分类管理、定点存放、及时清理 。垃圾暂存地周围应当保持清洁,每天至少消毒一次 。

      (二)在办公区域和办公楼入口处增设带有专用标识的有盖垃圾桶,收集使用过的口罩和纸巾。清理前用含有效氯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喷洒或浇洒至完全湿润 ,然后扎紧塑料袋口和其他垃圾一并清运处理。

      (三)办公室自然通风或排风扇等机械通风以加强室内空气流通 。不建议使用中央空调,如确需使用,应定期清洗消毒出风口和滤网,运转正常情况下关闭回风系统和加湿功能,采用全新风运行。

      (四)疫情期间 ,尽可能减少电梯同乘人次,开启电梯通风系统。


      三 、卫生消毒


      环境及物品以清洁为主 、预防性消毒为辅,避免过度消毒。

      (一)每日至少6次对门把手 、楼梯扶手、电梯按钮等物体表面进行消毒。可使用有效氯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

      (二)每天不少于2次对走廊、过道 、楼梯间 、应急通道、外来人员接待室等公共场所的墙面和地面,可使用有效氯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喷洒或擦拭消毒 ,作用时间至少30分钟 。

      (三)办公区域每日早晚各一次用84消毒液喷雾消毒,每天对复印机、办公电话、电脑等精密贵重物品,可使用消毒湿巾或75%酒精擦拭 。

      (四)洗手间要保持清洁干爽,提供洗手液、快速手消毒剂 、烘干器、擦手纸等,保证水龙头等设施正常使用。每天4次对洗手间的地面、墙面、蹲坑、小便池 、台面等采用效氯为1000mg/L浓度的含氯消毒剂进行喷洒和表面擦拭消毒。


      四、健康宣传


      办公单位利用视频滚动播放、张贴宣传材料、每日定期视频讲解、树立健康提示牌等形式 ,加强工作人员和外来人员对新冠病毒感染的风险防范认知,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出行办公方式 。关注“合肥疾控”微信公众号 ,及时获取疾病控制知识。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