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源国际

      中国“动态清零”焦点观察
      来源:人民日报 时间 :2022-04-11 浏览量 :4357

      中国“动态清零”焦点观察


      9日 ,上海新增新冠感染者超2万例,疫情仍在高位运行。3月以来,全国累计报告本土感染者超27万例。

      疫情严峻复杂的时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坚持科学精准、动态清零 ,尽快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势头。

      为何要坚持“动态清零”?抗疫大账怎么算?“动态清零”如何“快”?民生需求怎么保障?常态化防控如何体现刚性约束……回答好这些焦点问题,事关抗疫、民生和发展长远 。只有以更坚决的态度 、更彻底的措施、更迅速的行动,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落到实处 ,才能打赢抗疫的大仗硬仗。

      这么多国家“躺平” ,我们为何坚持“动态清零”?

      奥密克戎变异株引发的新一轮疫情来势凶猛,部分国家计划或已开始全面放松防疫 。英国政府2月宣布“与新冠共存” ,韩国、日本3月相继放宽部分防疫限制措施……

      面对奥密克戎的快速传播,有人心存疑问:这么多国家已“躺平” ,我们为何还坚持“动态清零”?

      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要看奥密克戎的真实危害——

      此轮疫情中 ,吉林市新冠感染者97.5%为无症状和轻症。但截至4月3日 ,吉林市中心医院收治50名重症患者和35名危重症患者,其中10人需有创呼吸机支持呼吸。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赴吉林医疗救治组专家分析认为 ,奥密克戎对高龄患者 、合并严重基础病患者等特殊人群具有严重威胁。奥密克戎绝不是“大号流感”。

      美国疫情在经历了圣诞假期的高峰后,近一周平均每日新增感染者仍近3万例 、死亡病例近500例。韩国疫情仍处高峰,近一周来平均每日新增感染者近23万例 、死亡病例约310例 。

      再看病毒继续变异的潜在风险——

      世界卫生组织3月30日公布的研判中,未来一年新冠病毒可能出现如下演变 :最乐观的情况,是奥密克戎之后的新变异株毒性显著减弱,现有疫苗可以应对 ;最糟糕的情况,则是出现毒性更强的变异株 ,且现有疫苗保护力快速降低 。

      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2.67亿。最新数据显示,还有超5000万老人未完成新冠疫苗全程接种 。

      “这是所有人群中最脆弱的部分,他们一旦感染 ,重症和死亡率远远高于其他人群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工作组组长郑忠伟说 。

      疫情发生后,如果不及时“动态清零”,一旦形成规模性反弹,医疗体系就会面临被击穿危险。这就不只是一个公共卫生事件,更是冲击群体心理稳定的重大社会问题 。

      经历过武汉战“疫”的“洗礼” 、德尔塔疫情的考验 ,中国实现了疫情发现一起扑灭一起 。“‘动态清零’总方针 ,是与传播力强的变异株多次殊死较量后的有效应对策略 。”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马晓伟表示,由此形成的中国式抗疫,靠的不是一招一式,而是科学决策 、高效协同 。

      要算大账算生命账

      疫情还在扩散,一些城市陆续按下“慢行键” 。如何看待付出的成本,关键要算大账,既算经济账,更算生命账。

      首先来算这本经济账 。高效落实“动态清零”,为中国发展赢得主动 。从做出关闭离汉通道这一史无前例的防控之举 ,到多地采取从严从紧、管控封控的防疫举措,为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2020年,中国“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增长由负转正”。2021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8.1% ,两年平均增长5.1%,经济增速居全球主要经济体前列。

      当前 ,国内新增本土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快速增长,规模性疫情与散发疫情交织,疫情仍处高位运行状态 。

      短期来看 ,上海经济社会、群众生活会受到影响,但从一个国家 、一个整体来看,局部地区、小部分人被管控,防止疫情扩散,换来的是更大范围 、更广泛的百姓正常生产生活,是更加宽松、稳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

      “如果在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上有动摇,就会错失抗疫的最佳时机 ,这样代价会更高,损失会更大,后果更不堪设想 。”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表示 。

      再算这本生命账。防控工作必须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这是判断防疫成效的首要标准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在保护人民生命安全面前 ,我们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我们也能够做到不惜一切代价” 。

      抗疫初期 ,中国确诊患者人均医疗费用约2.3万元,一些危重症患者的治疗费用达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全部由国家承担。2021年2月,中国启动居民免费接种新冠疫苗 ,开支1200余亿元 ;核酸检测费用一降再降,单人单检不高于每人份28元……

      对战新冠病毒 ,中国始终不计成本地开通救治通道,一切为生命让路。

      “人命关天。”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王辰说 ,在“义”与“利”之间,中国共产党的选择是始终把人民生命放在第一位。

      “动态清零”重在“快”字

      奥密克戎传播速度快 、隐匿性强,防控难度升级 ,中国还能继续实现“动态清零”吗 ?

      “从我国疫情防控经验来看,现行防控措施应对奥密克戎是有效的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吴良有表示,关键在于落实“四早原则”,压实“四方责任” 。

      更快,才能在与病毒较量中领先一步 。

      “动态清零”的精髓是快速 、精准 。快速的核心,是对不同的变异株要跑得比它更快。真正做到快,就是发现快、处置快。

      为进一步提高“早发现”能力,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3月研究决定在核酸检测基础上,增加抗原检测作为补充。

      此前,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中国疾控中心专家综合分析研判 ,奥密克戎不影响我国现有核酸检测试剂的灵敏性和特异性 。这意味着,病毒的隐匿性再强 ,我们一样有办法及时“定位”。

      光是“定位”还不够,随着病毒传播速度大幅变快  ,应对节奏如果不随之全面提速,就好比急症遇到慢郎中,势必贻误战机 。公安、公卫 、工信协同做到风险人员应查尽查,学校 、养老院 、工厂企业等重点场所防止成为疫情“放大器”……

      疫情波折反复 ,只有以快制快,加快工作推进、加快任务落地 、加快目标完成,才能掌握战“疫”主动权。

      “迎战奥密克戎,中国为什么能?答案是 :行动快 、功夫细、人心齐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说,病毒再狡猾 ,只要坚持“动态清零”,疫情依然总体可控。

      疫情防控越严格,民生保障就要越细致

      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采取更加有效措施,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防疫封控之时,一些群众生产生活受到影响,出现了“买菜难”“就医难”问题。随着各方工作力度加大 ,这些问题正在逐步加以解决。

      4月3日至9日,上海市消保委连续推出“居家抗疫团购汇总”,保供平台纷纷加入,上海31.3万名党员参与到小区封控物资保障工作 ,协调采购、长途运输、终端配送……

      坚持防疫 、保供并重,解决好老百姓的“燃眉之急”,正是“动态清零”的题中应有之义。

      保障百姓正常就医需求。精准划定封控范围,对个别诊室实行“非必要不封控”  ,明确三级综合医院、儿童专科医院的急诊 、发热门诊等不得随意停诊。

      防控要既精准又有“温度”,要将疫情处置对社会的影响降至最低 。解决好民生小事,事关“动态清零”大局 。处理好疫情防控和民生保障关系 ,是提升现代化治理能力的必答题。

      常态化防控要体现刚性约束

      对多地疫情进行复盘不难发现,无论是重点区域消杀不到位,还是没有落实扫码登记、体温检测等防疫措施……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做不好,就会出现漏洞和短板,给病毒反扑的机会。坚持“动态清零”不动摇 ,落实常态化防控举措必须要有刚性、不打折扣 。

      “防”是应对疫情的第一条战线。疫情形势依然严峻 ,常态化疫情防控机制仍需不断健全 。从入境人员隔离管控到涉疫风险人员排查 ,从加强重点人员保护到完善冷链货物运输……把可能的风险扑灭在萌芽中,将病毒阻隔在传播前 。

      战在“疫”时,功在平时,端口前移,事半功倍 。落实早发现、早报告 、早隔离、早治疗要求 ,被实践证明是最经济有效的防疫方式。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压实属地、部门 、单位、个人“四方责任”,有利于实现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 。

      落实细节 ,拒绝“躺平” ,控制疫情的压力和成本就会减轻 。戴好口罩、进门扫码 、测量体温、勤于洗手……这是常态化疫情防控的有效手段 。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疫情防控的大网要织得更紧更密。

      与新冠病毒的较量,我们需要坚定信心、保持耐心,一定能够赢得最后的胜利。

      (据新华社北京4月10日电)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