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源国际

      绿色低碳 智慧建造丨博源国际三建在建设国内首家临床研究医院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来源:博源国际三建 时间:2024-10-17 浏览量  :1705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促进建筑业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 ,培育建筑业新质生产力 。近年来,公司在重点工程领域大力推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运用 ,突出绿色低碳和智慧建造 ,着力在安全和环保上下功夫,在建设国内首家临床研究医院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安全护航  打造标杆

      中国科学院临床研究医院建设项目位于合肥市政务区天鹅湖路1号,省立医院南区东侧 ,占地2.7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5.12万平方米  ,建设内容包含5层科研综合楼、19层临床中心、10层成果转换平台。项目完工后将建成国内首家临床研究医院 ,依托中国科大理工结合的学科优势和“所系结合”的办学优势、附属第一医院辐射全省的规模优势和技术全面的临床优势,构建新型“医—教—研—产”融合的创新基地。为中科大以推进“理工医交叉融合,医教研协同创新,生命科学与医学一体化发展”的“科大新医学”创新实践提供重要的研究平台 ,对完善生命医学,进一步促进区域医疗优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项目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 ,强化安全生产责任意识,聚焦创优创效创品牌目标定位,使用生命线辅助滑轮 、圆盘锯一体化料斗、塔吊防攀爬装置及电子门锁、伸缩式止挡杆 、井道式电梯等安全管理创新装置,推动实现项目安全管理流程程序化、施工现场场容场貌秩序化和安全防护标准化 。项目坚持全过程精细化管理理念 ,聚焦高标准高品质高效率,建立项目全生命周期监督检查,编制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精细化图册,制定安全网格化管理体系指导书 ,织密管理“安全网”,筑牢安全生产防线,为项目高质量建设保驾护航。

      今年6月,中国科学院临床研究医院项目也成功举办了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2024年“安全生产月”启动仪式暨观摩活动,观摩参加人数达400余人次,受到了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表扬,也获得了人民网、央广网、安徽日报、安徽新闻网、中安在线、江淮晨报、合肥城乡建设局、合肥市重点局等主流媒体和行业主管部门聚焦报道 ,同时接待各级观摩2000余人次。

      “花园”项目  向“绿”而行

      中国科学院项目场地狭小紧凑,为了利用有限的空间呈现更好的安全文明施工形象,项目通过合理规划布局,将项目停车场位置兼顾花园改造 ,通过永临结合的方式,将后期清单里要求的种植树木提前移栽至此,给项目创造一个良好的安全文明施工环境,同时为项目全体职工创造一个低碳 、安全、健康的施工环境 ,助力打造绿色工地。

      通过合理部署喷雾降尘设备 ,对裸露地面进行有效覆盖 ,坚决遏制施工扬尘的产生。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选用低噪音施工设备 ,积极构建隔音屏障,以最大限度降低施工噪音对周边环境的干扰。对建筑垃圾进行细致分类,积极回收可再利用材料 ,对不可回收的废弃物依法依规进行妥善处理 。在施工过程中 ,合理利用水资源,设置沉淀池和过滤系统  ,确保污水不直接排放,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在施工区域周边积极营造临时绿化带 ,有效减少施工活动对周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选用节能型机械设备,努力降低能源消耗和废气排放 ,为建设节约型社会贡献力量。对施工人员开展环保意识教育,提升其环保操作技能 ,确保每位施工人员都能成为环保工作的积极参与者和实践者……一个个具体有效的措施 ,诠释着安徽博源国际三建人对于打造绿色工地的执着追求。

      与此同时 ,在合肥市中心血站项目 、合肥市精神病医院项目上,全面应用远程监控技术,对施工现场天气、噪音、扬尘活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及时记录采集数据和影像资料 ,同时建立网格化管理体系、分区域责任到人,加强人的行为管理、落实全员环保施工责任制,做到了全员管环保,全面管环保 。在合肥市二院感染病院区项目上创新使用的“天幕技术”把“露天作业”变为“室内作业”,实现整个基坑施工场地“绿色封闭式”管理,天幕不仅有防尘、降噪 、遮阳 、降温等功能,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大幅度优化工人作业环境,改善出土环境 ,同时也为减少施工扬尘污染提供了一种全新思路和方法,推动工地扬尘精细化治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

      近年来 ,我们围绕贯彻国家绿色建造战略,在绿色建筑、绿色建造和智能建造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先后研发了以大宗固废为原材料制备的环保型材料技术、施工阶段碳排放核算技术及智慧物料管理信息系统技术等,目前,在有序推广应用天幕技术基础上 ,正在积极研究推广气膜技术(气承式膜结构) ,以技术创新推动绿色建造。

      科技赋能 智慧建造

      作为安徽省智能建造试点项目,中国科学院临床研究医院建设项目以绿色、智能 、生态为设计理念 ,项目全过程应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 ,实现设计、施工和管理的三维可视化,提高工程精度和效率。实施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如混凝土地面整平机器人 、混凝土地面抹光机器人 、智能喷涂机器人、实测实量机器人、智能混凝土布料机等 ,进一步提高施工质量和速度。通过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进行施工模拟和安全培训,提升施工安全性和效率。部署智能安全监控系统 ,包括视频监控和行为识别,确保工地安全。

      新合肥西站西广场及地下配套停车场工程和合肥职业技术学院汇心湖校区项目还采用移动应用和云平台,实现项目管理的数字化,方便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协作 ,并采用智能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系统,优化材料采购 、存储和运输流程。

      近年来,博源国际三建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与时俱进引入信息化、物联网、5G+等新技术新设备,用科技赋能传统管理模式,不断加快转型发展步伐,激发建筑全产业链发展动能,取得显著成效。(徐强、龚廷廷)

        XML地图